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腌菜坛子

                       母亲的腌菜坛子
 
                                邓文峰
 
每逢尾数三、六、九日,是农场的集市。农贸市场暂时没有迁入新的规划区。原本街道不是很宽敞,秋收后的人们又喜欢赶集。显得狭长的街道有些拥堵。但是繁荣的景象一点不比城里的大集市逊色。
    这些年,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了。每到深秋季节,老辈们还是习惯储备些便于储存的蔬菜过冬用。
    今天,正好集市,我大早到市场上买了一捆大白菜。又选了一些准备酱制的菜品及佐料。用新买的二手电动摩托驮了回来。准备腌些酸菜,再做些小酱菜系。
按照母亲的吩咐,我从角落里小心翼翼地搬出腌菜坛子,用清水洗掉了表层的浮尘。担心抱着滑手,放在地上让风凉干后,双手稳稳地扣住罐口的手环,轻手轻脚地将罐孑放到厨房的储存间里。
这口小罐,可是有些年头了。听母亲讲,那是坏人(可能是土匪)烧南关(旧时灵武南门关口)时,老太太(我奶奶的老婆婆)在慌乱中,捥在胳膊上从老屋里带出来的。在老太太和奶奶持家的时候,一直用来盛装家里的食用油。当时盛上一罐孑油,够一家人吃上大半年呢。
历经老太太冒着生命危险的守护,奶奶用心的照料,完整地传承到了母亲的手里。早些年,母亲也是用它来盛油的。我记事以来,罐子大多数时间放在厨房最僻静的地方。每次取油时,母亲都小心地用小提斗把油提到杯子里再封上口的。从来不在罐子周边放置容易磕碰的家什。等到杯子里的油用完后,再开口提油,接着把罐口封上。就这样细心的像照顾小孩一样呵护了大半辈子。后来市场上有了桶装油品,母亲才用它来酱制小菜。
母亲的制菜手艺,那可是附近有名的。左邻右舍常常到家里向母亲学习经验,母亲也非常热心的,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制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一直以来,母亲制过的菜,不论酸制,咸制,还是酱制的。从来都没有制怪味的。至到现在,罐子哪怕是空着的时候,散发出的香味,还时常鼻翼萦绕。
这是一口厚重的熟褐色小罐。口经有以前的蓝沿碗口粗,沿口有大约三厘米大的对称的手环两个。母亲在手环上又用自己辮的比较结实一点的绳子挽了绳环扣。以备搬动时更稳妥。从罐子的平底到罐口的尺寸大约有尺二高。琉球型的腹肚外层,微微的有一圈圈凸起,就好象用手指宽的带子围着罐子均匀地绕了好多道道。用手摸着有明显的凹凸感。这么多年了,表面的颜色还是褐中透亮,内壁光滑细腻。
我不懂陶瓷,也不知是出在哪个年代,产自什么地方。只知道小罐是老太太冒着生命危险从战火中带出来而且保留下来的,经过奶奶那一代,一直到母亲这一代,滋养了我们一家几代人的传家宝贝。
前后搬了几次家,许多用不上的家什大部分扔的扔,弃的弃。唯独这口小罐,虽然经过将近二百年的岁月磨历,罐口也留下了一点小小的伤痕,母亲搬到哪儿,还是把它带到哪儿。也许母亲是想留些记忆,继而给后人一些传承。
我们兄弟姊妹小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每年冬季的主菜,都是母亲用两口大缸腌制。一口制酸,一口制咸。这口小罐平时酱些小菜。虽然量不大,可是,每当吃饭时,如果不夹上几下母亲制的酱菜,大家好象满桌的宴席菜里没放盐似的。总觉着没味口。
这几年,大缸已经没人用了。小罐腌制出来的菜,有老太太的故事,有奶奶的味道,更有母亲的艰辛。至到今天,母亲制过的菜,全家人都赞不绝口。孙辈们时不时老惦记着吃呢。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已耄耋之年,我也希望,后辈们每当想吃菜的时候,别忘了盛菜的坛子和坛子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崞县风物志|任晋渝:雪里蕻
超级供销社丨腌菜的秘决
味美湘西丨坛坛罐罐藏山珍
【浙江】《腌咸菜》|五年级 ​郑好
奶奶几十年传下来的豆角做法, 可保存一年不坏, 朋友吃了要打包
秋腌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