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军翘楚:新宁楚勇之四

01.

江忠源殉难后,楚勇副统帅刘长佑自然而然地成为最高统帅,统领楚勇继续征剿太平军。

1854年5月,刘长佑将江忠源灵柩送回新宁后,奉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命,6月赴东安接管江忠淑所部二千楚勇,配合湘军围剿东安太平军。太平军定南王胡有禄、平南王朱鸿英向全州、新宁方向突围,刘长佑率楚勇追击,生擒胡有禄,并与朱鸿英在新宁激战,解了新宁之围。刚刚解了新宁之围,刘长佑又接到骆秉章军檄,命他围剿郴州太平军何禄,刘长佑、江忠义领楚勇三千,参加了郴州会战,击毙了头目何禄。

  

1856年1月刘长佑任补用知府,镇压文东天地会起义军余部于湖南临武后,又率江忠信、刘坤一、萧启江等军5000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国藩,先后攻占萍乡、袁州、临江等太平军据点,升道员。

当时在南方战场,刘长佑的楚勇、曾国藩的湘军、李续宾的湘勇鼎足而三,成为清朝廷阻击太平军的最重要的力量,又以刘长佑的楚勇最为得力。刘长佑收复克州之后,守住了湘军门户,保证了湘军大后方的安全,使曾国藩没有了后顾之忧,被曾国藩称为“戡乱之才”。

  

02.

  1857年3月,楚勇在江西太平墟战场由于萧启江等人的轻敌大意,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全军溃败,刘长佑受重伤,被刘坤一冒死救出,后赖江忠义率练勇救援,才挽回颓势,并在接下来和翼王石达开的交战中七战七捷,收复了临江、建昌等地,把石达开赶向了福建。咸丰八年,刘长佑因病回新宁休假,刘坤一率楚勇继续在福建江西战场同石达开交战,经历了大小拉锯战七个战役,得以保住江西。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刘坤一率赴援,解永州围。刘长佑、刘坤一利用楚勇在家乡作战熟悉地形的优势,大搞麻雀游击战,或在要隘设伏,或断太平军后,或击其尾部,在新宁、武冈等地大败太平军,生擒太平军猛将黄金亮。这时,石达开率三万多人马包围了宝庆城,刘长佑亲率楚勇驰援,江忠义、刘坤一、江忠浚、刘思询等也从各地赶来会战,对太平军形成合围,6月,石达开撤出宝庆进入广西,宝庆解围。8月,石达开在全州修休整后,挥师进逼桂林,骆秉章应广西巡抚曹澍之请,又派刘长佑、萧启江赴桂林,刘长佑抢先攻占灵川要隘,石达开只得放弃桂林赴南宁。刘长佑升迁布政使,后又在广西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政权,升广西巡抚。

 

03.

刘长佑接手广西政务之后,认为以广西当时的局势,拯民生当先清吏治。在广西任上,他整饬吏治,妥善处理土司问题,意官员的选拔、考核,选材不拘一格,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致力于整顿赋税,发展经济,特别在维护国防,抵御侵略方面,和冯子材等通力合作,对土匪势力,进行打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长佑对英法侵略者的野心很警惕,提出了很多应对策略,主张越境剿匪的军队常驻越南,这实际上也起到了抵制法军企图侵略中国的作用,致使法国侵略者的图谋一直未能得逞。刘长佑认为在越南驻军“以防为剿,并可以剿为抚”,而撤军,法国就会乘机侵占北圻,他还提出讨伐日本以制止法侵略越南,主张先发制人。

  

刘长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中法战争,然而在法国入侵越南时,他就敏锐地察觉到法国欲以越南为跳板侵入中国的图谋,积极主张援越抗法,并练兵备边,创立水师,其抗法举措,表现出了他的经世爱国情怀,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忠心和责任。

不久,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农民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部作战。同治五年(1866)在海河一带试垦稻田,并整顿长芦盐法。同治六年(1867),沧州盐民张六起义,数千人攻袭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刘长佑因疏于防范而被降级留任。同治十年(1871)再度被朝廷起用,历任广东、广西巡抚、任云贵总督达8年之久,光绪八年(1882年),刘长佑因病开缺回籍,1887年在湖南新宁老家病逝,终年69岁。

  

刘长佑是湘军著名将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忠勇善战,因战功受清廷重用,在用兵打仗方面,他剿抚兼施,柔中带刚,用兵周密谨慎,力求稳妥。他对军队训练严格,与将士同甘共苦。在绿营衰落之时,首创练军,促进近代军事改革。任职西南时,积极抵御法国侵略,维护国家边疆安全。

与此同时,刘长佑为人谦卑,敦厚低调,不争功,不倨傲,因忠厚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因不善钻营,不谙官场经营之道,以致获罪罢官。在地方治理上,刘长佑亲民务实,清正廉洁,他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课税,积极治理灾荒,努力减轻百姓负担。在整顿吏治中,以身作则,廉洁勤政,重视人才选拔。重视封建道德,积极发展封建教育,努力恢复当地封建秩序。其地方治理政策以守成为主,并不热心洋务。总而言之,刘长佑的思想性格有优有劣,他勇于任事,但缺乏变通;忠厚温和,但机敏不足。这种思想性格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在湘军乃至晚清大多数官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刘长佑自任广西巡抚后,因政务繁忙,他开始考虑将楚勇统帅这副重担交给刘坤一。他向朝廷上奏:“刘坤一才略十倍臣,请饬统领全军。”同治元年,刘长佑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刘坤一称我为楚勇的统帅。

刘坤一任广西布政使后,按照自己的设想,将楚军进行了整编,形成了以新宁人为主,杂有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人的新楚军。三年后他升任江西巡抚,仍率楚勇转战江西、福建、广东追击太平军余部,最后与左宗棠将太平军残部包围在广东嘉应,不久,左宗棠、席宝田聚歼太平军大捷,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偕王谭体元被俘,至此,南方太平军已经全部肃清,只有河北的太平军余部在赖文光的率领下,作为“捻军”继续同清廷作战。

  

1865年秋刘坤一因全歼太平军南方余部有功,受到朝廷赏赐,名声大增。在江西任上,刘坤一主政的一大措施,就是精兵减负,太平军大乱平定以后,裁军即成为了紧缩支出、平衡赤字的重要手段,何况他深知敌国灭弓箭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为了不被朝廷猜忌拥兵自重,随即请奏朝廷裁撤了新宁楚军,至此,新宁楚军不复存在,只有两百余名楚军旧部跟随刘长佑赴直隶参加平捻作战。


04.

1879年,刘坤一奉命调任两江总督,这个二十多年前的穷酸秀才,青云直上跻身封疆大吏,尤其是他显赫的晚年仕途生涯,直接影响晚清政局:清廷的朝政大计、帝后两党的暗斗明争、皇位的建储废立,都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后还俨然而为诸侯长,领袖东南督抚,倡导互保,倡举新政,议采西法,引起了其后的官制改革和立宪风潮。

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及清末新政等重大事件中,在朝廷内部的帝后党争、新旧角逐及其对外关系等重要问题上,刘于其中不无起着重要制衡的作用。在他第三次任江督之前,虽已居高位并历任了几届督抚,但其位置还远不及曾国藩、左宗棠,也略逊于曾国荃、彭玉麟、刘长佑等,清廷对其虽已重用,却并非青睐。

  

  

  

正因如此,刘坤一对政局亦无特殊的作用与影响。随着湘军头面人物的相继离世,其名望便开始显赫起来,作为湘军领袖遂与淮军头目李鸿章相抗。甲午战起,他力主抗战,在翁同和等人的极力推荐下,出任钦差大臣,以节制关内外诸军。

他认真布置战守,反对赔款割地,提出了“持久”、“苦战”的建议,还支持了台湾军民官绅的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李鸿章失势,刘坤一成为湘淮两系中位望之最高者。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头,其政治态度倾向于帝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变法求强,但却反对康、梁维新派的倡议院、行立宪之说,他认为光绪的变法步伐太快,过于“躁进”。但在政变之后,他又不顾忌讳力保光绪而上了《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被帝党集团认为是唯一持“正论”的督抚。在己亥建储事件中,他又再次出而干预清廷的废立,上《奏国事乞退疏》,后党迫于刘的位望和实力,戊戌、己亥两次废置光绪帝的举动都只好被搁置起来。在庚子事变中,刘坤一俨然而为诸侯长,领袖东南督抚与各国列强议订了《东南互保章程》,其时赞同“互保”之举及列身于“互保” 之麾下者,竟囊括了东南、甚至西南各省所有的督抚大员,连慈禧的亲信荣禄也站在刘的一边,最后慈禧被迫承认刘坤一等“互保”之举是“老成谋国之道”。

  

刘坤一之于倡导新政,是其一生中的最后一件大事,亦是直接关系到晚清消亡的一件大事。此时清廷对其已是言听计从,从预约变法,到成立督办政务处,再到制定新政大纲,以及行政用人诸事,都基本是刘坤一与张之洞等人在运筹帷幄和遥制之中。

到1905年之前的新政变法,实行的都基本是《江楚会奏三折》的内容。新政的实施又直接引起此后的官制改革和预备立宪,但由于顽固的清王朝未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终成为挡路巨石而被推翻。尽管刘坤一所倡导的新政,仍有着很多的局限性,但新政的实行毕竟推进了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得以形成,并引发了其后轰轰烈烈的立宪风潮和革命运动的到来。

(文:转载   红网新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宁楚勇,湘军滥觞
邵阳人杰刘长佑:清朝最年轻的湘籍总督,坚决抗法灭倭吓坏李鸿章
裁撤湘军
湖南人江忠源听说老乡曾国藩在京城发达了,上门拜见,曾国藩对门子说
新宁一湘军的肇始发源地
终于看懂了左宗棠和曾国藩之间的互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