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娟:从《拿来主义》看鲁迅的幽默技巧

从《拿来主义》看鲁迅的幽默技巧

何娟

《拿来主义》是鲁迅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革命文艺阵线内部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借鉴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正确态度。文章切中要害,举重若轻,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高超的幽默艺术。

幽默,源于拉丁文 humour,中文译名始见于 20 世纪 20 年代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的译名》一书,是从英语单词 Humor 音译过来的,意思为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举凡一切通过讽刺、影射、嘲笑、调侃等方式,将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本来面目和荒唐可笑之处暴露出来,引起人们发笑和思考的手段和刺激,都可归入“幽默”的范畴。幽默与鲁迅的杂文有不解之缘,鲁迅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小品文的危机》)鲁迅的杂文既针砭时弊、切中肯綮,又尽可能幽默风趣。但其幽默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不是诡辩的小伎俩,而是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所特有的大手笔。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的幽默技巧。

一、妙用修辞

1. 活用反语,幽默而含讥。反语即反切,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反语是鲁迅幽默艺术中最突出的技巧之一。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灵活、巧妙地运用反语,给一切反动势力以无情揭露和猛烈鞭挞。如: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发扬国光”是 1934 年 5 月 28 日《大晚报》报道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时的用语。鲁迅在这儿借用来反讽“送去主义”者不以卖国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似褒实贬幽默国民党反动政府媚外求荣、愈演愈烈的丑行,表达出鲁迅对学术退步、文化堕落的现实的强烈愤慨。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仿卖国者口吻,不顾事实上国家经济贫乏,却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为由欺世惑众。“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意在幽默“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出卖。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寓贬于褒,“国粹”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这儿用来指烟枪和烟灯,辛辣讽刺了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恋恋不舍的封建遗老遗少们。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贬义词褒用,似贬实褒。“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不是“小气”,而是“珍惜”,借以强烈表达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

反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古往今来,许多愤世嫉俗的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都常运用这一有力武器抨击时弊,抒发情怀。鲁迅作为一名反帝反封建的猛士,在他的杂文中每遇敌人“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 。或似褒实贬,或似贬实褒,使文章幽默而含讥,乐观而悲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迎头一击”的幽默是辛辣犀利而不留情面的,是能“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伤”《( 鲁迅全集》第十一卷第 40页)的。

2. 生动比喻,幽默而形象。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这也是鲁迅幽默艺术最突出的技巧之一。《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就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一个抽象繁难、困扰文艺界许久的话题,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以“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然后叙述一个穷青年可能有的三种做法,以孱头式的“徘徊不敢走进门”,昏蛋般“放一把火烧掉”,废物般“接受一切”谐谑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三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的逃避主义、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这种近似调侃的笔法,非常幽默风趣,但又很见批驳的力度。然后作者又分别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毁掉”“走散”,三层比喻深入浅出地指出“拿来主义”者应如何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耐人寻味。

又如:“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鲁迅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刻画出清政府从闭关锁国至落后挨打,最终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揶揄“闭关主义”的同时,又把“闭关主义”演化为“送去主义”的道理一语道破,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借助生动的比喻以幽默风趣的说理,早在儒道争辉、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们就创造性地运用了,无论是孟子的“引人入彀”,还是庄子的“涸辙之鲋”,都显示了这种独特的东方式的智慧。鲁迅继承了这一幽默传统,并结合时弊,充分发挥这种幽默技巧诙谐有趣的优点,尤其是在对待同盟者或自己队伍中人们的那些可笑、可鄙、落后、怪诞的言行和思想时,鲁迅常以比喻和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犀利却不沉重,谑而不伤,希冀被刺者苦笑着弃旧图新。

3. 引用群众语言,谑而不虐。鲁迅在谈到提倡白话的原因时说道:“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竟至'不值一哂’,真是可怜煞人。”(《鲁迅全集·热风》)鲁迅不仅提倡用群众语言,并亲笔力“写”,在文章中普遍地使用口语、俗语、惯用语、民间谚语等群众语言。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化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中的散场套话“欲知后事如何”,指出这批古董的下落不明,讽刺“送去主义”者的卖国行径。“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音译词“摩登”是“现代”“时髦”的意思,这是当时的流行语,鲁迅引用来自嘲批判“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这一思想在当时“送去”思想盛行的时代是极不合潮流的。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引用民间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态度坚决,无论如何反正是做定了,再用口语“拿来”,态度鲜明,主张明确,短句掷地有声,形象跃然纸上。

鲁迅的杂文用人们司空见惯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思想或沉重的现实,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使行文更加有生气,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4. 精于仿词,妙趣横生。鲁迅为了增强幽默嘲讽的效果,在选词炼字方面,常常打破语言的常规,根据语境故意模仿某些现成的词语,翻造一些新词。“拿来主义”就是鲁迅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独创的新鲜而奇特的概念;“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卖国”,而说“送去”,挖苦嘲讽的意味更强。鲁迅运用仿词这种修辞手法,尤其关注的是语言中所包含的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反过来这种情感态度使这些表达也引人注目。

二、描摹丑态

一般意义上的论说文,靠的是说理的逻辑性、雄辩性,行文中以议论、叙述为主,很少出现绘画意义上的“描摹”。可鲁迅在杂文创作中往往运用绘画笔法描摹细节、表情、动作,活化丑态,让“画面”把读者带入更为深刻的理性思辨之中。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几位”和“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碜可怜的程度。“捧”字颇富深意,动作的发出者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诚惶诚恐的“捧”,恭恭敬敬的“捧”,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一个“捧”字活画出“大师”们的奴性嘴脸。“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挂”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却又寒酸可怜的丑陋之态。

又如对于“送去主义”的危害,鲁迅形象地写道:“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形象的描摹,读者稍加想象眼前即可浮现出山河沦丧的不堪场面。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思想观点寓于传神的描摹中,不加评论,但取舍的角度却可以让读者在一览一思中得到。当然,作为作家的鲁迅的“画面”往往有更多的漫画性质,然而这正是鲁迅活化丑态力求神似的特点。

三、“顺带一枪”

鲁迅杂文中常有这样一种写法,在集中论述某一问题时,偶尔横插一句不动声色地对其他人或事予以讽刺,这种行文技巧鲁迅称之为“顺带一枪”。如:“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顺带幽默一下作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等人的虚荣。鲁迅杂文中这种“顺带一枪”式的幽默是自然的,轻松的,温和的。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杂文的幽默效果,又可以增强杂文的战斗性,让对手有“芒刺在背”之感。

从《拿来主义》一文中我们可以约略窥见鲁迅的幽默技巧。或妙用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或生动描摹,或“顺带一枪”,总能让读者从现实的深沉痛感中伴着苦笑而流下晶莹的泪珠,正如郑振铎所指出的,鲁迅“富有一种作家视为至宝的品格——这就是他所向披靡的幽默”(《鲁迅研究月刊》1990 年第 4 期) 。但鲁迅又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有“情不可遏”的激情,这就形成了鲁迅杂文独特的幽默风格,并对后世杂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仁甫 杨虹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及品鉴
《拿来主义》教案
学习材料:《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指导 |“取经”路上不孤单 ——以《拿来主义》为例谈议论文写作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