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湿、湿热、痰湿如何分辨?

 


            寒湿、湿热、痰湿如何分辨?

           三种湿气特点对比及调理方法


     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健康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的生活习惯改变,湿气的特点出现了变化,古代中医认为沿江、靠海的地区人容易湿气重,南方人多湿热,北方人多寒湿,而西北人因为气候干燥,很少有湿气。而现在,不分东南西北,都是夏天吹空调,冬天吃西瓜,生冷油腻吃得多,运动出汗基本无,北方人也多湿热,南方人也多寒湿,西北部人的湿气也重了起来!



      湿气是因为环境湿度大,外感湿邪,或者因为饮食不节,湿气内生而产生的,湿气的特点是“湿气黏着,如油入面”,所以中医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之语。而且湿气入体不会单兵作战,遇到“热邪”,就成为“湿热”;遇到”寒邪“,就成为“寒湿”;湿气凝聚而生痰,就成了“痰湿”,这几种最常见的湿气其症状各有不同,调理治疗的方法也完全不同,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1、看面色

寒湿:面色发白、发青、发暗,没有光泽神采

湿热:面红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长痘生疮,并且红肿痛痒

痰湿:面色淡黄而且发暗,眼泡浮肿,重者整个面部浮肿


面色发黄发暗

2、看舌苔

寒湿:舌头颜色淡,舌苔白,舌头边缘有齿痕

湿热:舌头颜色红,舌苔黄而且腻

痰湿: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者甜,舌头边缘有成排的齿印


舌苔黄腻

3、看四肢躯体

寒湿: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小腹感觉寒凉,出汗为凉汗

湿热:肢体沉重,午后会有明显发热、潮热的感觉,汗味、体味重

痰湿:容易出汗,头重身困,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体形肥胖,腹部肥满。


腹部肥胖

4、看消化

寒湿:胃寒、胃胀,胃功能弱,消化吸收不良。

湿热:食欲不佳,讨厌油腻,上腹胀满,口干、口苦、口臭

痰湿:痰多,口中粘腻,不想喝水,喜食肥甘甜黏

口臭

5、看大便

寒湿:大便溏稀或干结,不成形,经常腹痛腹泻

湿热:大便粘腻,感觉排不干净,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

痰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有其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


大便排不干净,很多纸擦

6、看小便及二阴

寒湿:小便清长,女性宫寒经痛,量少色深

湿热:小便短赤(颜色深),严重者小便不畅,私处潮湿瘙痒

痰湿: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私处潮湿瘙痒

7、看精神

寒湿:精神萎靡,喜暖怕冷,不喜说活,或说话声音低弱

湿热:头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湿布裹头的感觉,心情烦躁

痰湿:懒动、嗜睡、身重如被湿被子裹住,夏天好过,冬天难过。


精神萎靡

寒湿的调理:重在驱寒除湿,这种情况中医有方剂真武汤调治:

组方: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

效用:温阳利水,治阳虚水泛证。小便不利,肢体沉重,腹痛下利,或浮肿,苔白脉沉。

方解:附子-温肾暧脾,以助阳气(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燥湿,以除水湿(臣),生姜-温阳散寒,宣散水气(佐)白芍-利小便;缓急止痛;敛阴护阴,使温阳不伤阴(使)。

日常调养可用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薏米茯苓健脾除湿,芡实补脾止泻。


    痰湿的调理:重在祛湿化痰
,成药有二陈丸,成分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此为治疗痰湿的主方。日常调理可用赤小豆薏米+陈皮,陈皮性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对于痰湿调理非常好湿热的调理:重在清热除湿
,中医根据湿热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大城市热、膀胱湿热等,方剂有八正散、白头翁汤、龙胆泻肝汤等,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篇幅所限不一一详述,有需要的朋友请评论留言。是热的日常调理最好用赤小豆薏米+栀子,赤小豆解毒利尿,薏米健脾祛湿,栀子清热非常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湿,湿热,痰湿有啥区别?看看这6点有你吗
痰湿不去,最后不能用补药的,湿气重!七个问题分清你是寒湿?湿热?还是痰湿?
99%的人身上都有湿气,春季是高发期,只需这些食谱,让你轻松摆脱!
养生专家:每天喝杯祛湿茶饮,赶走全年湿气
UC头条:舌头3个表现说明湿气重!常喝一汤,按揉两穴位,除湿健脾胃
健脾除湿改善水液代谢型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