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洋思中学成功之道二

  (2)信念产生胆识与气魄。

  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就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恩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成“玉”,最有说服力。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造性的“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蔡林森说:“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不舒服,蔡林森听了很是高兴,他对老师们说:“大家不要‘生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为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01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家长很激动:“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下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班子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

2、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办法。

  (1)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2)从上课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们可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现在的“后教”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而是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日渐逼近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现在,在洋思人的思想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如洋思中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先学后教,播下智慧和希望。”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洋思人的做法是——每周初进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②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到洋思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讲座交流,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洋思的课堂上,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3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

“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既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

  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高效课堂  全面提升质量
关于洋思2
洋思中学教学理念解读
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转)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因与特点(上)
教学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