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大典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工作人员小声提醒:缺一个字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后,毛主席按下了控制国旗的按钮,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冉冉升起。
这一刻是毛主席和全国人民日日夜夜期盼的一刻。28年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斗,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然而,在开国大典的背后也付出了无数人的心血,但尽管如此,在当天也曾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林伯渠在宣布升国旗时却少了一个字。

五星红旗的诞生

1949年的北平,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开国大典的事宜。
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先就要拟订出国旗、国徽、国歌。为此,他们决定公开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
7月9日,周恩来收到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启事中明确规定:
国庆应该注意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启事中还说明截止日期为八月二十一日,收件地点为北平本会。
周恩来审阅后,立即作出批示表示了同意。为了争取时间,尽快确定国旗,他们在北平、天津、上海等13个城市的报纸显要位置刊登启事。
尽快征求启事排在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但也激起了千层浪,北平也收到了从海内外寄来的数百件国旗图纸。
征求作品的截止日期8月20日,国旗来稿总量为1920件,图案2992幅,经过初选17幅作品脱颖而出。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越来越短,大家也在加紧选定最后的国旗。最后,在毛主席的参与下一致选定了第32号国旗,至此,新中国国旗确定了下来。
可能对于国旗的设计者,大家一定会认为是一位专门从事美术工作或绘画艺术的大师。实际上,这个人却是一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报道经济新闻的经济工作者曾联松。
那么,他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国旗呢?
每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总会满怀深情地说道:
“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回在我心头的愿望,已经看到它如旭日东升般地展现在面前时,我能不为之兴奋吗?当时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曾联松
为了设计国旗,曾联松陷入了夜以继日地创作中。他认为国旗以一颗大星引导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星则象征着围绕在党周围的广大人民。
设计为黄色不仅象征着中华儿女的黄色人种,还与我们的红色革命交相辉映。大星星围绕的几颗小星星确定为四颗,分别代表着人民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紧接着,经过数次的勾画,最终确定将五星置于红旗面的左上方,这样看起来不仅红旗的布局比较合理,还能看到金光灿灿的五星照耀着红霞满大地。
11月15日,新华社也说明了曾联松国旗图案的意义。不久之后,在上海的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办公厅寄来的信件和500元的稿费。
曾联松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刊登了由政协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作说明》,中共中央明确要求:
“除北京在十月一日庆祝大会举行升旗典礼并在全市悬旗外,全国其他各地均须一律在十月二日庆祝大会上举行升旗,并令各地机关、学校、工厂、商店于同月普遍悬挂。”
距离开国大典只剩短短几天,北平永茂实业公司才收到国旗准备缝制。
缝纫社女工赵文瑞欣喜万分,能亲手缝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于是她立即带领几个姐妹用黄缎子剪出两颗大五角星,八颗小五角星,然后将其贴在红布的两面,再一针一针地缝制。
终于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赵文瑞和姐妹们缝制成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送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修建国旗旗杆

1949年7月,开国大典筹备组就将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工程任务下达给了北平建设局。
林治远则负责天安门广场征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修建国旗杆。而这也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第一个小故事。
林治远接到这个重要的任务之后,心情激动万分,他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
要安装国旗杆就要首先进行实地测量,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应该和天安门城楼一样高,得出的数据为35米。
如果按照现在的技术来说,安装一个35米的钢管没有任何困难,但在新中国成立的当时,我国资源贫乏,要想造出这样一根钢管绝非易事。
他找遍了整个北京城,都没有找到一根合适的钢管。最后他决定去找自来水公司,找到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然后再焊上,但四根钢管焊起来也仅仅只有22.5米,没有可能再加高,这与林治远预想的相差太大。
他只好把事情的结果上报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当场研究后,决定将国旗旗杆的高度定为22.5米。
因为当时周围没有一个懂焊接技术的,林治远也亲自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林治远
当时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检查现场工作时指出,升旗是要自动的,毛主席能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旗就更好了会更有政治意义。
林治远立即付之行动,立即和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置。很快,他们就制定了第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国旗的升起速度要和国歌的时间一致,国歌结束之后,国旗也要在最顶端停止
而当时电动升旗的技术几乎没人有懂,所以林治远找来了建设局的梁昌寿。他们研究之后,一起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系统,并立即应用到国旗上,一个月之后,升降设置顺利运行。
为了能让毛主席在安天门城楼上自己控制升旗开关,他们决定从旗杆下将一条导线穿越长安街,跨越金水河,与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关相连接,这样一来,就能达成毛主席控制开关的目的。
9月30日下午,有关领导亲自来验收升旗设施,试验多次,运行正常。但谁知道,有关领导走后,技术人员在进行最后一次试验的时候,电动升旗装置却出现了故障,马达停不下来,旗子被绞到了国旗顶端。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检查了升旗的各个部位,进行了不计其数次的试验,没有问题时,在九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
但如今,脚手架已经拆除,一时间无法排除故障,国庆筹备组领导小组负责人立即从市消防大队调来一架3节木质摇梯,仍然够不到旗杆顶端,之后又找来两名工人,从云梯顶端爬上去,这才把旗子取了下来。最终,经过检查和数次的调试,终于在开国大典当天凌晨4时排除了故障。
聂荣臻
升旗仪式对于开国大典至关重要,聂荣臻也亲自来到现场,做了细致的检查。他亲自做出指示:
“明天的升旗仪式全世界都在瞩目,要做到万无一失,绝对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我建议再制定一套人工升旗方案,一旦停电或电动装置失灵可以弥补。要做到有备无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聂荣臻的指示,张致祥立即进行了部署安排,他找来两名战士到国旗下执行任务,首先是要保证国旗安全,第二是升旗的电动装置出现故障后,保证在两分钟内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还特意将四名战士安排在这里当护旗卫士,准备万一毛主席按动电钮时国旗升到顶还不停的话,就立即切断电源。
在全国人民沉浸在睡梦中时,国旗下的战士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地演练着升旗,直至天亮。

林伯渠升国旗出错

开国大典这天,主持人确定已经是63岁高龄的林伯渠。为何要选择林伯渠担任主持人呢?
林伯渠在党内资质比较老,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延安五老”,而他也是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南昌起义的参与者。
林伯渠
他也成为孙中山舁榇执绋人,是林伯渠在清末民初革命和人生道路的一个象征,他从1905年起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
在同盟会起到民国成立后10年中,林伯渠亲自参加了每个阶段的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经过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始终坚持着革命的道路,坚持革命路上的探索。
1949年1月,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中央决定调林伯渠到中央工作,随后,他告别了自己生活了14年的陕甘宁边区,来到了西柏坡。
之后,在新政协筹备会时,林伯渠代理秘书长,此时的他已经是63岁的高龄,为筹备新政协他一连工作二十多个小时都不曾休息。
林伯渠被选为常务委员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郑重主持了开国大典。
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和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林伯渠郑重宣布:“请毛主席升旗。”
这句话有很明显的错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赶紧小声提醒:“增加一个字,请毛主席升旗。”
林伯渠听后,又重新宣布了一次,增加了一个“国”字。
毛主席听到话筒里的声音后,从容不迫地走到升旗按钮前,用手按动了电钮。随后,那面巨大的国旗缓缓升起,飞翔在蓝天里,定格在天空的正中央迎风飞扬着。
在开国大典上,随着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全体指战员表情庄重,行军礼注视着缓缓升起的国旗。仪式结束之后,人们流淌着幸福的眼泪,大家频频摇着手中的国旗,高呼口号,沸腾了起来。
顿时,全场旗波滚动,声涛雷鸣,共同爆发一串巨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从下午3点35分开始,朱德总司令开始检阅陆、海、空三军将士。他站在阅兵车上,聂荣臻站在指挥车上,检阅了配列在天安门广场的部队,之后,阅兵车队缓缓驶出向东长安街。
之后,天安门城楼下的机房里,正急切地等待着阅兵车和指挥车开回天安门广场,接上现场的音响。
朱德总司令回到城楼上,郑重地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号召中国人民军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领土。”
之后,全体受阅部队从东向西展开了分列式。
紧接着,天安门广场上30万人挥舞着各色彩旗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
到了晚上九点二十分,庆典也即将结束,但广场上的人群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感觉,周恩来再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广场上的群众喊道:“同志们辛苦了,大会结束了。”
按照原定的程序,播音员播报完结束语之后,宣布了实况广播。
开国大典的晚上,新华社记者李普将采写的开国大典盛况的新闻稿交到了分管新华社工作的胡乔木手中,他看了一遍文稿,认为新闻稿上的一句话不太对:“毛主席亲自开动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
显然,他认为这句话是有歧义的,担心读者读不懂的他认为还是要将文字写得清楚一些。
在胡乔木看来,在这里加上文字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别人很有可能会看不懂。
当时很多共产党干部和解放军战士是第一次进入城市,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电灯也没有用过电,如果不加上这几个字,很有可能会产生误解。
所以在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修改后的新闻稿为:
“毛主席亲自按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这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大典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工作人员急忙提醒:缺一个字
1986年人大代表到美国考察后,向党中央提出一建议,至今还在实施
我希望这部国产电影票房70亿
新中国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与建设
开国大典轶事(2)
1898年就有了遥控技术,为什么开国大典用的还是有线电动升旗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