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课标的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正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求新求异,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的讲解与记忆已很少见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处处可见等等。然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老师提出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等等都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从教学实践来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正在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数学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情感目标在许多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然而通过对一些教学目标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目标只是为了体现新理念,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有些目标不是一节课或某段时间的课就能培养的,这样的目标有时反而从负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位置(左右)”一课中,有位教师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教师在这节课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然而情感与态度目标,则显得不切实际:“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目标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何等困难,当然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创造力,但是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面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如何能“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一目标不是一节两节课所能实现的,也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就一定能达到,所以这样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再如以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说适用于新课改下的每一节课,而我们却看不到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究竟是什么。

同时在这些教学目标中,我们很难找到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目标。在数学课中注重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以来比较热点的一个问题。在一节课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会让学生久久回味,然而教学情境创设的必须切合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华应龙老师创设的“罚点球”是比较成功的情境,然而如果我们农村数学教师照搬这个教学情境的话,由于农村学生对足球这一情境比较陌生,因此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分析,我教学这一知识时,在课前安排了一个“掷硬币”的游戏,每个学生记录下自己掷的总次数以及“国徽”向上的次数。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进行汇报,然后有意识地先选择容易比较的,再选择较难比较的让学生进行比较“谁‘国徽’向上的次数更多”。这样通过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认知冲突,这样的情境不仅体现了百分数的意义,而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合理整合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的“精讲”为主,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则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提升,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两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同时还需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想象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前的教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引导也就渗透了数学的思维方法:要求圆的周长可以测量,但是测量比较麻烦而且不够准确,或者有时就根本无法测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与直径有什么具体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测量与计算。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测等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中国教师站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教学讲座二之十二(有效教学的特征介绍)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注细节,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讲座五之十六(数学有效教学的理想与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