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选课走班上破冰前行——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新课改助推学校全面发展


  
  李庆平


  
  编者按:
  
  自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2004年10月,承办山东省校本教研工作会议,推广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2005年4月和2006年12月,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现场研讨会议、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新时期师生关系论坛分别在该校举行。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对该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2007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专家评估组对该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试评估。教育部及省厅专家成员对该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作为山东省50所课程改革省级定点联系校之一的诸城实验中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于2009年6月13日,通过QQ,陶继新先生与该校李庆平校长就新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实施中的新思路、新办法,进行了一场对话。
  
  点上突破初战告捷
  
  【李庆平】2008年9月,山东省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提出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要求。我校本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在课程规划、学生选课走班等方面开始了“局部试点”式的探索和实践。
  
  2008级在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我校率先在体育课中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尝试走班教学,并及时发现问题,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案。刚开始走班时,四个班为一个单元,四位老师上四个行政班的课,尽管已打乱班级,分选项上课,但每位老师都带着50多位同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学校及时调整师资,增加了一位老师,高一级部又重新安排课程,合理设置走班单元,调整为三个班一个单元。这样每位老师每节课负责30多位同学上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陶继新】你们选课走班的开端并没有“全面开花”,而是从点上突破。这有点“试点”兼“试验”的味道。因为一项新的改革,如果一开始就拉下很长的“战线”,一旦遭遇波折,就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状态之中,由此在老师们心理上埋下不战自退的阴影。事实上,即使在这一个“点”上试验,也出现了始料不及的问题。不过,你们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个点上突破的成功,为以后更大层面的选课走班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李庆平】学生选课制的产生,必然引起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从客观上要求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管理,采用学分制进行课程管理。因此,针对学校实际,我们初步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诸城实验中学学分认定方案”并予以实施,这不但保证了选课制和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水平。通过学分认定过程,老师们的教学管理有了依据,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得到了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陶继新】改革,既需要胆识,也需要制度特别是评价制度的保障。“诸城实验中学学分认定方案”则是选课走班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保障。课程改革,如果没有相应高水平的管理相和谐,就会中道败北,甚至一开始就误入歧途。
  
  【李庆平】正是我校这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我校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级定点联系学校潍坊市三校之一和潍坊市教育局普通高中科学发展评价试点学校诸城市两校之一。同时,我校的语文、化学两个学科还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省级教学联系学校十校之一。
  
  【陶继新】先行一步,且得到认可,这是你们的骄傲。不过,这也给你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试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你们都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而且要取得可供其他学校借鉴学习的经验。
  
  探寻问题个个击破
  
  【李庆平】针对课程计划和选课、走班,很多到访的学校领导、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觉得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我们凭借高一学年在体育、语文选修课程、英语校本课程、数理化生分层次教学、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的选课走班的实施与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措施。这为高二年级的课程实施提供了保障。
  
  问题1.学生选课的主要倾向是选择课程还是选择教师?
  
  我校的做法:学生选课,主要是选择课程,即选择同一科目的不同模块,各模块任课教师由学校根据班主任、备课组等具体情况综合安排。因为目前对大多数学校来说,同一学科不同教师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选择教师,必然给选课走班带来很大的阻力。那么怎样避免任教同一模块的教师教学效果出现较大差距呢?首先尽可能将业务水平基本相当的老师任教同一模块,减少同一模块任教老师间的原始差距;其次,每位教师尽可能担任两个模块不同班级的教学;再次,进一步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实施“全组教师集体备课所有模块、模块教师小组负责”制度,要求上课的学案、作业的布置都要实施“统一套餐、自助实施”的原则。这样不但保证了授课效果,还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培养了任教各个模块的师资。
  
  【陶继新】选择课程而非选择教师也是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取其一的。如果有的老师的课无人问津,无疑会挫伤其教学的积极性。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扩而广之,在教其他课以及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进而波及到更多的层面,生成更大范围的劣质情绪场。你们可谓“煞费苦心”,既有效地解决了老师层面的问题,又使学生的选课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
  
  【李庆平】问题2.学生选课后,选择哪一种适合自己学校的走班模式?
  
  我校的做法:针对我校实际,主要探索的是“基于行政班教室与走课教室基本共用、单元走班、适度调整教师”的走班模式。这样操作的优势首先是教学班和行政班班数变化不大,教室、师资容易解决;其次是学生近距离走班,转换教室耗时少,原来的课间时间不需调整;再次,教学班与行政班教师变化少,便于教学管理和课后辅导。
  
  【陶继新】因地制宜地选择走班模式,首先是从学生层面考虑的。“行政班教室与走课教室基本共用”使得学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赶到选课场所。由于课间时间有限,如果选课地点太远,学生就会急急忙忙地“赶场”,虽然侥幸没有晚课,可是,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之后,心情很久难以平静下来,自然就会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在考虑学生的时候,你们也自然考虑到了老师。这样,不但“便于教学管理和课后辅导”,教师也不至于匆匆忙忙“赶场”,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走进课堂。看来,不但要让学生选课走班,还要考虑如何高效与人文。心里装着师生,就会产生师生满意的方案;学校心有师生,师生就自然也会心有学校。这样,教育教学的正效应就会自然生成了。
  
  【李庆平】问题3.怎样解决选课走班后部分学科的师资缺乏问题?
  
  我校的做法:选课走班后,各学科都面临着严重的师资缺乏问题。我们经过研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高一必修课程的部分学科中实施“学科对开”,减少并行科目,减少师资需求。其次,分学科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年级管理制,由学科首席教师负责协调,任课教师跨年级授课,盘活学校资源。再次,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采用“小单元多组”排课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各科各模块中按原行政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特长学生担任组长,帮助老师管理。
  
  【陶继新】学校资源是固定的,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却是大有学问。它可以变死,也可以“盘活”。而且“盘活”的不仅是资源,更重要的是人心。看了您的这三条办法,真有点匠心独运的感觉。这令我想到了“智慧”一词。拥有智慧之后,不但可以破解困难,还可以创造奇迹。这给人们一个启示,选课走班困难吗?困难。可是,不用智慧去解决它,困难永远是困难;而用智慧去破解它,就可以绝地逢生,甚至享受奇迹出现的快感。这样一来,教师的“心”也就活了起来。
  
  【李庆平】事实证明,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效率,就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一年来,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总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校课题《学校文化的实践与研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层次研究——领导力执行力·从优秀迈向卓越”作为国家级课题,上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并已获中央教科所立项。在刚刚揭晓的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赛区高中组预赛中,我校均以优异成绩再次荣获诸城市第一。在“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赛区决赛中,我校赵志凡同学的作品《酒精焊枪》荣获省一等奖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在山东省第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又荣获高中组机器人足球冠军,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在去年取得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4金5银3铜的基础上,最近在山东省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我校高一(20)班的王斌同学奋力拼搏,获得中学组男子单打第一名。
  
  【陶继新】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实在可喜可贺!这样的佳绩绝非“应试教育”中“拼命”拼出来的。学生在大赛中频频获奖,不但给学校赢得了荣誉,还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自信,进而还会影响到身边更多的同学。而一个在“应试”中拼命学习者,尽管可能一时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可是,消耗掉的是其一生的潜能。特别是这种生命状态还会波及到其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使其生活与工作变成了无情趣。而你们的这些学生,不但可以在大赛中取得佳绩,相信他们的考试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为自己良性发展的未来奠基。
  
  目前,好多学校的高中课改还处于观望状态,而你们已经做了许多: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探索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非学术性课程都能认真开设起来,并落到实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做得很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衡量新课改到底有没有真正启动的主要标志,而你们都已经创造了经验。希望你们作为山东省新课改的样本校,伴随着最新教育理念的渗透,向着纵深发展,能够成为新课程试验的骨干,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起到核心辐射作用。
  
  知难而进全面推展
  
  【李庆平】是的,随着我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例如,体育课开始选课走班了,但毕竟只涉及到师资问题,不涉及教室资源,那么怎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语文、数学等学术性课程中实施选课走班?怎样进行学分认定才能使其不流于形式而成为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怎样加强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课程的开设?怎样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真正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发展?怎样科学开发校本课程,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怎样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怎样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有的老师希望暂时放一放、等一等,先看看其他学校的做法。对此,我跟全体教师讲:我们不等不靠,要边实践边研究,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的研究,逐步扩大课程改革的范围,创出适合我校的课程改革经验。
  
  【陶继新】您的这一系列“?”,都是选课走班必然遇到且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系数。所以,有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往往退避三舍、等待观望,甚至产生了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的消极思想。你们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你们充分认识到了选课走班对学生发展的巨大意义,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才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的。而且您提出的这些问题,绝非凭空想象的,而是在学习理论与研究实践之后形成的具有真正价值的核心问题。这恰恰是改革必需经历的一个关键性过程。有了为学生发展的责任意识,有了对选课走班的深入研究,才能去摘食选课走班的成功果实。
  
  【李庆平】为此,我们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省教研室、曲阜师范大学、潍坊市教科院的联系与请教,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校长沙龙”制度,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做法,在全校开展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研究。
  
  特别是2008级,作为全校的二轮课改起始年级,在校长助理、教务主任张福涛的带领下,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确立课题,实施备课组小课题研究,在实施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例如,数学组在备课组长赵金言的带领下,承担了《在选课走班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题研究;生物组在备课组长王雪梅老师的带领下,承担了《在选课走班中怎样加强学生管理》的课题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2008级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例如,张福涛主任充分利用周点评会,向老师们介绍有关课程改革的理念、文件;建立了QQ群——实中2008教师教研平台,加强交流,定期举行课改专题研讨和课堂教学研究;编写《诸城实验中学新课程实施简报》,介绍其他学校或我校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秀经验。
  
  【陶继新】加强与相关大学与权威研究机构联系,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理论支持,完全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的“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的要求。针对问题而确立课题,就会真正做到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建立QQ群,可以通过这种特别便捷的载体,取得最为及时且最大范围的交流与沟通。看来,你们为有效实施课程改革,增加了很多工作,有了更多的忙碌。不过,我在你们学校走访的时候,却明显地看到你们并没有为困苦所缠绕,而是乐在其中。看来,你们在迎接挑战的时候,也同时获得了战胜困难、取得硕果的心灵愉悦。
  
  【李庆平】的确如此,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挑战,但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好机遇,谁有超前意识,谁就会抢占先机,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使学校步入发展的新天地。因此,在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全面实施课程改革,首先重点突出了“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组建研究队伍,制定出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四个学期的详细研究计划。
  
  (2)初步制定出《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高中三年课程规划》《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学生自主选课指导手册》,编制适应新课程学生自主选课与走班制教学的课程表。
  
  (3)本学期2008级在语文选修课程、英语校本课程、数理化生分层次教学、艺术、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施了自主选课和走班制;
  
  (4)在部分学科(如历史、政治)中实施学科对开。其目的一是减少并行科目,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二是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某一学科,可以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有利于教师集中、连贯地上课,同时又有相对集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备课、讨论,有利于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5)进一步改进学分认定方案,从出勤记录、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特别是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其内容包括课堂表现、模块作业、过程检测等三项。
  
  【陶继新】选课、走班、学分制“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高中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切入口,你们棋高一着,抓重点攻难点,确实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而在这方面占领制高点之后,在其他方面也一定会有大的变革和突破,从而使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真正落到实处。
  
  【李庆平】在重点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又注重全面实施,还在以下各方面全面推进。
  
  (1)强化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薄弱科目”的开设力度。充实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室;尝试从校内工勤技术岗位、校外专家技术人员聘任授课教师的机制,妥善解决师资问题。研究性学习采取“学生自主确定课题、学生合作、教师引导”的形式进行,周2课时连排,实施单元内走班。
  
  (2)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强化“随堂测试”这一课堂教学重要环节,尝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3)科学开发校本课程,凸现办学特色。我校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开发主体,采取“制定课题,教师认领”制度,已开发了38门校本课程。
  
  (4)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结合我校承担的省课改定点联系校“校内外自主管理和学习指导”课题,在级部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教室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自主管理委员会”,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如时间管理策略、反思认知策略等。针对规范办学的新形势,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反思等)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流程。新学期,继续深化实施“六要点教学法”,向课堂要效益,以课堂教学推动课改。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制订和完善我校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从教学成绩、教学常规、合格率(学业水平考试)、差生转化率、师德表现、课时工作量、专业发展及附加项(闪光奉献等)八个方面量化考核。
  
  【陶继新】从体育一个“点”突破之后,你们便向语文、英语、数理化等学科推展,可见行动之快,决心之大。更为重要的是,你们不但有改革的热情,更有理性的思索,以及不断向深层推进的一系列的措施。在你们看来,这不但是二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让师生走向更高教育教学境界的一次近乎凤凰涅槃式的飞跃。
  
  【李庆平】老师们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工作量大大增加。首先,很多课改的内容不但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学习。其次,过去那种习惯了的管理方式、教学方法不再适合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与管理,例如,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认定的方法、标准需要老师们认真分析、研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要了如指掌。每三周一次的过程评价,由于还没有安装新课程网络管理系统,大部分工作要有老师纸笔完成。
  
  但是,老师们没有喊苦叫累,都认为课程改革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普遍感到收获很大,真正感受到了“教师即教学研究者”、“教师即课程开发者”。
  
  【陶继新】工作量增加之后,教师之所以没有什么怨言,就是您所说的他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老师真正的生命价值,主要不在于工资提高了多少,而在于精神生成的高下。他们在这个新的挑战中,不但领先了其他学校的教师,其自身也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不但您和您的副校长,包括有的主任和老师,也开始走到大江南北为一些地方的校长教师作报告,而且得到了普遍的好评。显然,是实验中学培养了他们,成就了他们,他们从自己的付出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他们又为你们实验中学赢得了荣誉。这就是双赢,双赢才能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优质状态之中。
  
  自增难度因材施教
  
  【李庆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肯定,来校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但回归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觉得课程改革的真正的难题还没开始。因为高二年级才是全面开设选修课的年级,各个学科的选修学分Ⅰ课程都需要学生自主选课,实施走班,随之带来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评价中的矛盾都真正摆在了我们面前。选修学分Ⅱ课程也需要进一步开发,使之真正达到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
  
  【陶继新】正是因为在成绩面前冷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正是因为正视困难,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尽管此后的“矛盾”摆在了你们“面前”;可是,您和您的老师们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你们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了解决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李庆平】山东省教育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求省级规范化学校选修学分Ⅰ的总开课率2008级不低于50%,3年之内必须达到70%。面临这样的要求,我校应该怎样办?是满足于最低要求,达到50%即可?还是积极创设条件,提高选修课的开设率?为此,我对全体教师提出了要求:我校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课程改革定点联系校,选修学分Ⅰ课程的总体开设率2008级必须达到65%,2009级计划必须达到70%以上。并且根据省厅要求,原则上30名以上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我们明白,虽然这项要求将对我们的各种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但这也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动力,我经常跟老师们讲,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从学校发展来看,正因为这一轮高中课改的巨大冲击波,实际上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学校品牌重新洗牌的过程,所以只要先行一步,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认真扎实搞好课程改革,必将加快我校成为中华名校的步伐,我们绝不放过这一难得的机遇。
  
  【陶继新】主动高标准完成省教育厅规定的要求,这有点自我加压的意味。你们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一高要求的难度,而是感觉这难中有其特殊的价值在,开课率越高,对学生的发展就越有益。同时,这也说明了您与您的教师对完成这一任务拥有足够的信心。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确实会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可是,当他们照样甚至优质地完成这一任务后,就会更加相信自己,就能更好地享受到学生快速发展带来的特殊愉悦。一个能够完成高难度工作且又能从中享受到审美快乐的人,其生命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好,当其再攀登另一个高峰时候,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形成一种自我优质发展链,逐渐走向成功与成熟,逐渐学会诗意地生活与工作。另外,“30名以上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尽管因为师资、场所等问题需要解决而大大增加难度;可是,学生自由选课度却大大提升了,某些学生的特殊爱好就会因此而得到满足,甚至会提升其快乐生活的指数。
  
  【李庆平】针对学校提出的选修课开设目标,我们首先在全校老师中统一认识。使大家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端,充分承认个性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客观实际,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共同基础之上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以强调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为前提,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特征,在原有的基点上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正是为了实现上述理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可为可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这才是高中教育的真正目的。
  
  【陶继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在宇宙时空行走了两千五百来年,依然没有被一些校长与老师真正理解,更遑论有效的实施与运用了。这无疑构成了教育上的一个令人遗憾的悖论。而要想“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就要因材施教,就要实行选课与走班制。不然,因材施教就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以人为本”也喊了很多年,可是,学生的正常要求得不到满足,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吗?以人为本就应当考虑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其一生都有发展的张力。而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生命张力就会被压抑或扼杀。于是,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更不要说一生发展的精神支撑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实行选课走班,不是简单地完成上级的任务,而是心想孩子且为其规划人生的百年大计。
  
  【李庆平】然后,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要求,逐步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高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由张福涛主任负责、各学科首席教师和各年级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课程研究小组,在《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高中三年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我校于5月21日初步制定出各学科高中二年级的课程计划,并在潍坊市普通高中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专题研讨会上,向全市高中学校做了介绍。会后,又根据潍坊教科院及专家组意见,详细修订了我校2008级高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并让学生对有关学科的选修模块进行了自主选课。根据我校师资情况,我们又让部分学生进行了二次选课,最后在5月31日形成了我校2008级高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其选修课程开设率达到了66%。6月4日,我校代表潍坊市高中学校向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中高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制定与实施准备情况调研组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
  
  【陶继新】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让部分学生进行二次选课”,就使得初选“后悔者”有了“更佳”选择的机会。其实,这种“多此一举”的“二次”,一定会给学校带来诸多困难。可是,为了学生,你们却“自找麻烦”地来了“二次”。这说明“以人为本”在你们那里真正落到了实处。“选修课程开设率达到了66%”确实不太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定然不少,可是,在访谈您与老师们的时候,你们对此却无一人谈起。有的老师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才选择了这个高选课率的。是的,高选课率扩展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其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驰骋天地。
  
  人物介绍:李庆平,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兼任诸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山东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专家。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常务副主编,山东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知名教研室主任联谊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分管高中的副理事长。2008年11月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120名社会人物。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工作,首倡并实践教研文化和学校文化,在全国各地讲学百余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教育先进教师事迹
转载: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回归教育本质 创建幸福校园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概况
名校之道|创新求索的生命能量 ——“自强不息”的青岛开发区香江路第二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生命树”幸福课程展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