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针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状态,其教育的功能和

    意义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的现实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

    实践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是教书,而且育人。认识到学生成

    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从而重视、研究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研究”的探索,在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应对策略化,及时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等方面进行

    了研究。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

    定不变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 。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布垆坶也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

    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如果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不再麻烦,反而会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错误”动态资源 “差异”动态资源

    “歧路”动态资源 “偶发”动态资源

    捕捉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妙手,能及时抓取;并会有妙笔,能巧妙美化,使一个不经意的。不如意的随机事件,成为可用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始终,

     1

1/6页

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

    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中随时可能发

    生的“错误”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

    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自然不失为课堂上可充分挖掘

    的重要动态资源。

    在一节练习课

    中:看图列式

    〇?〇?=

    其中,由电脑把上图打印成

     〇?〇?=

    1:列式是3×4+2

    2:老师,我还可这样列3×5-1

    师:为什么呢?

    2:我把最后一个涂上一笔,就5个?,然后再减一条边就是3×5-1 师:想法很好。

    3:我有不同方法,我不算几条边,我来算几个角,所以这样列

    3×4+1

    4:我也是这样列3×4+1但我不是算几个角,是算共有几个顶点。 我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

    这时,教师的“错误”,错的那么巧,错得那么有价值,不仅不误人子弟,反而

    发人深思,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结出累累“果实”。

    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当

    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错误”时,“节外生枝”的不顺反而会给课

     2

2/6页

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孩子们的共同兴奋点,课堂更是呈现

    出风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

    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差异,我们与其消极观望,

    抱怨其是造成学生学习成就差异的罪魁祸首;还不如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

    资源来开发。教育家说,当一个教者能把差异看作一笔财富、一种资源时,他便认

    识到了其可贵。

     《圆的认识》一课,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圆,一些自学

    能力强的学生居然用圆规画得有模有样,稍逊一筹的则圆规不动捏着纸转动,而一

    些后劲生却还只能找来圆形物体沿着轮廓边缘画。教师见此不动声色地问:这两种

    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话音刚落,

    马上有异议者倏地站起来说:“怎么会没有圆心?”并大显身手了一番:把没有圆

    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嘿!不由分说,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

    继而又找出了半径、直径,还自发地不要老师讲解、自个到书上找到它们的定义以

    及联系呢,进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无庸置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年级的差异甚至可能

    达到7岁”。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心理品质和他们未

    来发展趋势上,还体现在每个学生因所处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与文化感受有着很

    大不同,他们所获得的数学感受和经验积累也就存在着天然的差异,会形成他们“自

    己的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资源。而它在课堂中的

    现身,由于是来自于朝夕相处的学习伙伴,比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有

    利于学生间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先

    前经验”进行解释、说明和共同论证,可以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

    善和科学;“先前经验”稍缺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参与研

    究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3

3/6页

展。”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不同的智力强项在合

    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一教师上《循环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该教师

    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 ,58.6?11= 这两道竖式题。”随后,他把同学求

    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这时一位同学这突然一问,班上哗然

    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我不

    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要的”;“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

    时间去算”;“ 可我们都没带啊!这就是老师的责任了” ??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在一旁听课的我有些发慌,

    暗自为他捏把汗,只见该教师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

    是好样的!”随即,便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

    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

    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移到课堂。孩子们又投入到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

    际的探索—— 春夏秋冬、日落日出、周一至周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

    转。还有学生站起来说“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可马上

    有人异议“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人死了虽然

    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瞧,唇枪舌战了!

    课堂上,面对孩子们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动

    态资源”,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

    掘?选择前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孩

    子们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不顾,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孩子们敢于提

     4

4/6页

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 震撼了我,而我也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

    一“问”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流

    光溢彩,才会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

    

     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举例着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突然,有

    一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妈妈的乳房也是对称的!”顿时,全班骚动。当时的

    我手无足措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对呀,人体就是对称。骚动的教室一下变的安静

    了。

    这时,又有名学生说:“老师,我可以做一些对称的动作来”,说着,就两手叉

    腰,两腿分开??

    其他的孩子也受他启发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我又顺水推舟:孩子们能创造出对称的动作,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

    案呢?

    

    上述案例中的例子,是教学中的“不和谐音”,但教师并没责怪,而是别巨匠心

    地过滤其消极的影响,提炼其有用的成分,进行剪切和放大粘贴到知识场,借题发

    挥,转化成一首美妙的“插曲”。烦人的“事故”变成了动人的“故事”,成就了一

    笔意外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它表现为老师的教灵活地顺着学生的思路发展,尤其当学

    生的回答或愿望与老师的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教学中随机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的智

    慧,也是教师的魄力。说是智慧,因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茫

    然”的眼神中,听出创造、读出渴望来;说是魄力,因为当预设偏离实际时,取舍

    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风险。让教案搁浅,教师要舍得投入!

    参考文献: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5

5/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充分利用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送给所有年轻教师: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惜错 呈现真思考 陶晓丹
让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