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茶典》来了!

《唐宋茶典》即将出版

现接受作者签名版新书预定

文末有重磅福利

||正本清源

文|乐砚仲

 习茶之路,因人而异。有的热衷于闲聊喝茶,有的喜欢上山寻茶,而有的沉迷于茶艺雅集,诸如此类,习茶亦有八万四千法门。于我而言,则偏好于研习古代茶书经典,在先人的智慧中探寻茶文化的本源,以便更好的指导当下品茶静心的都市生活。

读经典,尊贤敬圣;品好茶,养正修心。这是我十多年来习茶的基本原则。从翻阅茶圣陆羽的《茶经》开始,到赵佶的《茶论》,再到许次疏的《茶疏》,最后到陆廷灿的《续茶经》,不知不觉亦有15个年头,大约翻阅过170多本茶书。真正潜心研习茶书是从2013年开始的,因缘和合,我背着几本茶书和一卷《金刚经》上山闭关,一路走来,先贤著录的茶书点亮了我的心灯。时至今日,我以小楷抄录了几乎全部的唐宋茶书,同时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静心茶道,这也许就是向古人学习的现代意义。 

由于古代大部分茶书篇幅短小,陆羽《茶经》除外,不足以成为传统经典,故闲散在各种著录之中,要系统地研习古代茶书是有一定困难的。随着中国茶文化的日益复苏,我国也出现过一些茶书全集、历代茶书汇编等,对我国古代茶书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整理与探索,是研习传统茶文化的饕餮盛宴。但是,古代茶书良莠不齐,洋洋洒洒的茶书汇编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不过三分之一,例如温庭筠的《採茶录》就和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有一大部分内容重复,而《採茶录》的参考价值是微乎其微的。又如裴汶的《茶述》仅剩下序篇,正文早已佚散,其序文有标高之美,但这仅能作为现代茶人阅读的一篇好文。

如何在唐宋时期众多茶书中精选出时代样本,不仅为当代茶人省去繁冗的阅读,更要为广大读者提供简洁有效学习唐宋茶文化的门径,这是《唐宋茶典》手抄八册的要义所在。在长达六年的研习过程中,我逐渐对唐宋茶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陆羽《茶经》是中国智慧,更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从此以后,茶成为生活中最为宽广的舞台,每一个人都能在一杯茶中能找到自己的欢喜与清凉。

毫无疑问,唐宋茶书是我国茶文化的根本与源头。我从不同的角度优选出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蔡襄《茶录》、赵佶《茶论》、黄儒《品茶要录》、叶清臣《述煮泉品》以及魏了翁《邛州先茶记》等八册茶书,集成《唐宋茶典》。每一册茶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标杆价值,并传达了每一位先贤独特的精神风貌。例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借用陆羽鉴水的神奇典故,而备说煎茶的用水大道,“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苏廙《十六汤品》则从汤、薪、器、力等多个角度系统地论述茶汤之妙。蔡襄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茶家,制作的小龙凤团至今是一个无人超越的传奇,蔡襄的《茶录》就是这样一本知行合一的论著,精简而直达要义,系统而字字机杼。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亲自撰写茶论,这无疑为品茶论道增添了韵高致静的皇家风范,茶文化在宋代达致巅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黄儒《品茶要录》标新立异,从“过犹不及”来反观茶的生命哲学。魏了翁《邛州先茶记》实际上是一篇为民请愿的茶文,既有敬天地的茶人之心,又有诉民怨的茶人之德。

《唐宋茶典》手抄八册,小楷抄录,不注不释,力求正本,还以清源。 

后记||虔心事茶

文/乐砚仲 

当我们翻开古代先贤的典籍时,每一段文字都散发出千锤百炼的光芒,而这光芒的背后无一例外隐藏着一颗止于至善的心灵。至若于茶,虔心事茶,则是先贤著书立说的根本。陆羽撰写《茶经》,前后相续二十年有余,寻茶问水,躬耕茶园,精于制器,善于候汤,茶事巨细,无一不精,此等虔心,方为茶圣。即便是被后人诟病治国无能的宋徽宗赵佶,在茶汤之中,亦是潜心深造,《大观茶论》关于点茶的描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赵佶不可得其妙,可以想象宋徽宗在一盏茶汤之中该有多么的虔诚呀!其实在魏了翁的《邛州先茶记》中就明确地描述了我们之于茶要有一颗恭敬神明一样的心。

在灿若星河的唐宋茶文化中,每次翻开一本茶书,多么想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一时那一刻,亲身感受先贤虔心事茶的美好。正是这种“梦回唐朝”的冲动,让我一头扎进了唐宋茶文化的研习之中,像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恭恭敬敬地追随先贤的脚步,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啃下去。《唐宋茶典》手抄八册,是我多年来研习茶书的一个总结,仅以小楷抄录,不注不释,呈现先贤著书的原貌,这是我对先贤的一片虔诚,也是对茶的一种虔心。

不论是抄录唐宋茶书,还是品茶赏器,抑或是制茶,其实都是茶人与一片茶叶的内心对话。这种对话,源自虔诚,止于新生。茶叶从采摘下来的那一刻,就经历了三重生死的历练。采茶,制茶,品茶,每一次都是生死的艺术。一个制茶人,技术固然重要,倘若没有一颗恭敬心,是不可能做好上乘之茶。一个茶师,从备器到冲泡,从候汤到品饮,倘若没有一颗恭敬心,是无法赋以一杯茶最完美的新生。古人所言:心不恭不事茶,器不备不入席,盏不洁不奉客。真可谓虔诚之至。日本茶道脱胎于唐宋茶文化,鼎盛于明清之际,尤以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和敬清寂”最为奥妙,其中的“敬”则是茶道根基所在。如果说蔡襄的《茶录》是茶之生的艺术,那么黄儒的《品茶要录》恰好是一部关于茶之死的艺术,而这一切都微妙地存于一心一念之间。

当下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心灵鸡汤式话术:生活要有仪式感。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仪式感的晒图和鸡汤。但是,这种仪式感大多只是一种感觉而已,这种感觉的主要用途不是用来生活,而是用来拍照。茶农的仪式感是什么,茶师的仪式感是什么,茶客的仪式感又是什么?我想绝非是拍照的感觉,而是真心事茶的那种虔诚,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这就是他们的最美当下。在一片茶叶面前,我们都是小孩,既要用天真烂漫的童心去激发茶叶的纯真,又要用一丝不苟的恭敬心去侍奉茶叶的清静。

《唐宋茶典》手抄八册,虔于心,茶于道,唯此不废,生生不息!

文末重磅福利


1、《唐宋茶典》即将出版,自今日起接受签名版(作者书法签名版本)新书预订,预订书价为68元/本(含邮费),预订《唐宋茶典》时间截止7月15日。请预订新书的读者标注清楚预订数量、地址、联系方式等。

2、转发本文并在留言区留下您精彩的留言,留言点赞第1名的读者获得一件价值1680元的釉里红压手杯。

3、转发本文并在留言区留下您精彩的留言,留言点赞第2名——第5名的读者获得一件价值1080元的郎红茶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茶书都在研究些什么?
茶书六“最”
「中华茶道」茶文化第一讲
向中国茶圣致敬!(上)
盘点历朝茶具与茶文化(图)
茶碗到茶盏: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带你了解唐宋饮茶方式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