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瑞奇怪的升迁之路:同僚恨他,又不敢弄死他,干脆花钱帮他升官

古怪的“笔架先生”

相比于历史上的大多数名臣来说,海瑞踏入官场的过程就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别的名臣一般都是“自幼聪慧过人”,少年得志出尽风头。可是海瑞三十七岁的时候才考上举人,第一次出来做官的时候,都已经四十一岁了。

一个人年近四十岁才考上公务员编制,四十多岁才到单位报道,无论怎么看都很难跟“青年才俊”或“春风得意”联系起来。

而且海瑞四十一岁的时候得来的这个官,还不是什么实权大官,只是福建南平县一个八品教谕。

这个官是干什么的呢?

如果一个县只有一个高级中学的话,那么海瑞这个教谕,大概就相当于这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如果这个县有好几个学校,那大概就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

他的工作职责,就是监督福建南平县里的“高中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然而和现在的高中生不同的是,海瑞当教谕那会儿的生员,不但年龄段十分混杂,而且几乎个个都很社会。

毕竟在那个年代,考上了生员,多多少少都是有点身份的人了,学问高低不好说,迎来送往的人情世故肯定都是懂得的。

所以海瑞当教谕的年代,全国各地的县学基本上都是徒有其表,生员无故请假,甚至旷课找人代考已经成了常态。

毕竟教谕只是一个芝麻大的八品小官,个人前途十分有限。反而是那些生员,说不定哪天就高中了进士之类的,直接麻雀变凤凰攀上高枝,有谁愿意跟他们较真儿呢?

但是海瑞就不一样,他一上任就开始严格按照《大明律》对生员进行管理,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不得不承认的是,学习这种事情,有人督促和没人督促,效果相差还是很大的。

海瑞到了南平县当教谕之后,那些生员虽然被他整的有点苦不堪言,但是在水平上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以至于周围的县都知道了海瑞整顿学风的事情。

不过真正让海瑞名声大噪的事情,还是他拒绝超规格跪拜上级的事迹。这件事情是海瑞在南平县当教谕一年之后发生的,那时候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要下来视察。

相信大家都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学校一旦听说有领导来检查,都要突击搞搞大扫除,抓抓现场纪律什么的,往往都是鸡飞狗跳好一顿忙活。在海瑞那个年代也是一样,上级下来检查,一般也是需要做做准备。

海瑞就不一样,他坚信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好,没有搞突击整顿的必要,就按照日常的状态迎接上级。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当延平府视学到达学官署的时候,海瑞带着自己的两个副手迎接,当时他的两名副手见到领导后都跪下了,只有海瑞一个人站着行礼。

虽然明朝开国之初为了表示尊师重教,规定学官们在学署会见上级官员时,不用下跪行礼。然而明朝的读书人“谦虚”的很,为了表达自己对上级的“敬畏”,基本上都是无视这条规定,在学署遇到上官,多半选择直接下跪。

海瑞遵守规定不下跪,反而让在场的人都有点懵了。延平府视学看着孤零零站着的海瑞,再看看他身边跪下的两个副手,被气笑了:哦豁,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一个“山”字笔架!

这也难怪,当时海瑞两边跪着副手很低,中间站着的自己很高,这样子看上去确实像一个“山”字型的笔架。

不过海瑞的拜而不跪,也让延平府视学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连当地官员准备的欢迎宴会都没参加,随便转了一圈就走了。而海瑞也因为这件事,在官场上名声大噪,人送外号“海笔架”。

很多官员听了海瑞的名声之后,还不相信有这样的人,特意跑到南平县学署去试探真假。无论来的是知府还是道台,不管多大官,海瑞都是长揖不拜,反而让海瑞的名声传的更响了。

由于海瑞的名声大,在工作上又一直狠抓严管,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他的上级们不但没有怪罪他不下跪的事情,反而觉得这是个人才,向朝廷上表保举了海瑞。

不讲“规矩”的县官

有一说一,海瑞的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在他上级和言官们的保举下,他当了五年南平县教谕之后,就升任为淳安县县令。

淳安县县令这个官,算得上是一个“肥缺”。因为淳安县在当时是水陆要道,很多官员在出差的时候,都会路过这里。在海瑞当县令之前,淳安县的历代县令都会花大把的银子经营当地的驿站。只要官员路过淳安在驿站休息,不但好吃好喝的供着,临走的时候往往还会送上一笔钱。

反正这些支出都是从县里的公账上扣的,拿着朝廷的银子为自己结交人脉,傻子才不干!可是海瑞到了淳安之后,直接用行动告诉大家:不好意思啊,傻子来了……

海瑞主政淳安之后,第一件事情就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他直接取消了自己的“常例”。

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的官员俸禄很低,一个县令一个月的薪俸还不到5两银子,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000块钱左右。

这点钱,人口多点的家庭,吃干饭都够呛,哪里够一个县令维持生活的?所以当时的县令们基本上都不靠俸禄生活,而是靠各种各样的“常例”来获取收入。

什么叫“常例”呢?简单点说就是巧立名目搞来的灰色收入。

比如向农民收钱粮的时候,多要点算账“审定钱”,收绢布之类的时候,先要一批“样品”私吞,甚至百姓告状的时候收点“审理费”也是可能的。

反正就是在正常的税收钱粮之外,想办法从农民和商户身上巧立名目刮钱。

不过这样刮来的钱,县令是不能独吞的,而是要跟县丞和师爷之类的县衙成员分享,只不过县令肯定是拿大头就是了。

海瑞到淳安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废除这些“常例”,除了俸禄之外,他自己也不多拿一分一毫。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海瑞只是说说而已,毕竟一个月不到5两银子,他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然而海瑞很快就让他们明白,这个县令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的打算取消“常例”。

因为海瑞住进县衙之后,迅速在县衙里开了二分地的荒,自己种起了萝卜白菜豆角一类的蔬菜。

大家这时候才想起来,这家伙自从上任之后,连肉都没有吃过一次,他全家都跟着他吃粗粮咸菜……按照他这种俭省的方法过日子,这不到5两银子的俸禄,好像真的可以活下去!

这下,淳安县的吏员和书办们不干了!你海瑞自己不贪也就罢了,他还不让大家贪,难道大家一起陪他吃糠咽菜?

能活动的县丞和主簿,先后找人把自己调走,连衙役书办们见没有油水可捞,也都纷纷不干了。

但是海瑞就是海瑞,要走的他也不留,能再招的他就再招,不能招的工作,没人干他就自己干。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海瑞虽然时常因为工作不得不在县里跑来跑去,忙碌异常,可是他还是会抽时间去打理自己二分地的菜园子。

海瑞对自己都这么狠了,过往官员住驿站怎么可能还有特权,在取消“常例”之后不久,海瑞就取消了淳安驿站对过往官员的优待,把规格降到了朱元璋时代规定的食宿标准。

因为这事儿,海瑞还跟他的大领导浙直总督胡宗宪打了一次交道。

事情是这样的,胡宗宪的儿子从老家出发去看老爸,一路上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员对他那是毕恭毕敬,都是大摆筵席招待之后,还有一些财宝银两相送。

可胡公子到了淳安县的驿站之后,当地的驿站只是按照规定给了他点吃的,没有大鱼大肉,更没有热烈欢迎。气得胡公子当场就把桌子掀了:你们就拿这个考验干部子弟?!

暴怒的胡公子不但掀了桌子,还让仆人把驿站的工作人员给打了一顿。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县令海瑞那里。海瑞也不含糊,立刻带人把胡公子抓了起来。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海瑞是个死脑筋,不懂变通。需要澄清一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海瑞只是讲原则,并不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死脑筋。

这一点从他处理胡公子事情的手段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他比猴儿还精。海瑞抓到胡公子之后,没收了他随身带的金银财宝,之后派人把他一路送到了胡宗宪的军营。

海瑞还给胡宗宪写信说:这个人假冒您的公子招摇撞骗,败坏您的名声,我相信以您的家教,断然不会教出这样蛮横无理的儿子。现在我抓到了他,交给您处理。

当时胡宗宪正在抗倭,胡公子这样大张旗鼓地去找爸爸,无论从安全还是从舆论上来说,确实都非常不妥。海瑞虽然没收了胡公子随身携带的金银,但是派人把他送到胡宗宪的军营,还是以“假货”的名义送去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胡宗宪的颜面,也保证了胡公子的人身安全。

所以胡宗宪在接到儿子之后,看了书信也没有怪罪海瑞,而是一笑了之。

不过海瑞的这一举动,肯定给胡宗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海瑞因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两斤肉,胡宗宪听说之后,还神神秘秘地跟他的同事们开玩笑说:听说了吗?海瑞前几天买了足足两斤肉!没想到他海某人也有吃肉的一天啊!

海瑞的穷,是官场共知的事情,逢年过节或上级生日的时候,别的官员都是送钱送礼送宝贝,只有海瑞是写信祝贺,从来不搞迎来送往那一套。

最有代表性的,是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南下巡盐的时候,海瑞的应对方式。

鄢懋卿是严嵩面前的红人,当时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可以说是红的发紫的人物。然而此人在生活上极为奢侈糜烂,所到之处,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在接待他时往往要花掉上万两银子。

由于海瑞取消了“常例”,这笔钱别说他不想掏,就算想掏,也肯定掏不出来。

这可怎么办呢?在海瑞看来,还真好办!

古时候官员出巡之前,都要先发一个通知性的文件,里边的内容大概就是本官爱民如子,不喜欢大操大办,你们不要为我影响群众之类的漂亮话。

而海瑞在接到这份文件之后,立刻给鄢懋卿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上先是夸了几句鄢懋卿的文件精神,随后就表示了自己的疑惑:大人你说你爱民如子,不喜欢大操大办,可我听说一路上接待你的宴席最少都要几十桌,有些地方给你用的尿壶都是镶金边的……这让下官我觉得很为难啊!不知道是该按照你的文件精神简单接待,还按照传闻所说,用超高规格?

鄢懋卿被怼得无话可说,接下来的行程,不光不去淳安,连淳安县所属的严州府都远远地绕开了。

海瑞倒是不怕,倒是把他的上司严州知府给吓得不轻,严州知府把海瑞叫过去一通臭骂:你不拿,我不管你,你不让鄢专员拿,劳资还怎么进步啊?还有没有一点规矩了?

史书记载海瑞的反应是“惟敛容长跽,无一语辩”;一脸严肃的挺直腰板跪在那儿,梗着脖子一句话也不说。

众人花钱火焰高,成就海瑞

由于海瑞在淳安县颇有政绩人望,严州知府再生气也抓不到他的把柄,无奈之下只好联络了一些同样不满海瑞的官员,咱们既不敢弄死他,好像也弄不下去他,要不干脆花点钱,找找关系给他升官,只要别在我们这儿就行!

一时间浙江官员响应者众,大家纷纷联名上奏,以“海瑞能力出众,品格高尚”为由,请求朝廷把海瑞上调到中央任职。

当时大明的高层对海瑞的清廉和能干也早有耳闻,也有升他官的意思,于是就打算升海瑞做嘉兴通判。

浙江省的官员一听这个消息顿时慌了:卧槽!这下子弄巧成拙了,他要仍然是在浙江做了通判,那还了得?

他们又赶紧找到鄢懋卿活动,把海瑞改为了赴吏部等待调遣,后来转任江西兴国县知县,总算是赶出了浙江。

兴国县不比淳安县,那时候不但交通不便,土地还非常贫瘠,去那儿当知县属于连地皮都不好刮的苦差事。但是海瑞并不在意,接到任命后,立刻又雷厉风行地赶到了兴国县上任。

海瑞到了兴国县之后,又干了一件大事:清丈土地!

当时的大明,很多豪强大户通过谎报、瞒报、转移等方式隐藏自己实际的土地面积,把钱粮赋税都转移到了平民百姓身上。海瑞重新清丈土地核实赋税,不但能够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还能为国家提升税收,着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而且在这期间他还写了《兴国八议》,主张进行全面改革,清除当时的种种“潜规则”,凡事皆严格遵守《大明律》。

这一子可把江西的官员和豪强大户们吓坏了,这个知县不是来者不善,而是要干大事儿,要砸了大家的“金饭碗”啊。

海瑞才担任兴国知县一年多,重新丈量土地的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他的上级就和豪强大户们联合,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买通京城里的官员,紧急给他升官,以他“工作出色”为由,把他调进了户部做了六品主簿……

写在最后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喜欢教别人懂人情世故,实际上即使是像海瑞生活的那个堕落年代,有能力,有操守的人即使不懂人情世故,也一样会有人欣赏的。

人懂了太多人情世故,不一定讨人喜欢,有时候反而可能会让人觉得油滑不可靠。海瑞之所以能够快速升迁,恰恰是因为他“不懂事”,只靠自己的操守和能力就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只不过海瑞频繁升迁的背后,同时也暴露了当时大明官绅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也佩服海瑞的清廉正直,但却并不愿意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换句现在流行的话说,对那时的官员士绅们而言,提倡清廉自守是他们的表面工作,贪污腐败却是他们的现实生活。

说是一回事儿,做又是另一回事儿,这个道理,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话题】古代那些优秀的县令
大明清官海瑞,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无能昏聩之徒?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
明朝之谜:海瑞为何人称“海青天”?
海瑞真的不适合做官吗?只需看他和于谦、王阳明、张居正的相似性
读海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