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在永年的传播

  杨禄禅在陈家沟习武功成之后,便回到河北省永年县家乡以授拳为生。太极拳从此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

    永年人都说,"杨禄禅传武禹襄,武禹襄传其外甥李亦畲,李亦禽传郝为真” (皆为永年人,。武禹襄为永年望族,教书为生,亦好武。有人说杨禄禅前两次下陈家沟时,曾得武氏资助。禄禅返里将所习技艺全部授于禹囊,以谢其恩。然而前述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说,“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且说禹襄因公赴豫省,过访赵堡镇陈清平,“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武氏还从其兄武澄清(时任河南舞阳县令)处,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遂精研发展,创武式太极拳。因此可以说,武氏太极得传于杨禄禅和陈清平二人;我们应尊重武氏传人的记载。

    但是也应指出,武氏太极,主要还是源于杨氏。从套路上看,武氏太极与杨氏太极基本一致,与赵堡架则有明显差别;从时间条件看,杨、武既为同乡,又有资助关系,传授条件优越,而武氏赴陈清平处“研究月余”,所得必然有限,按吴图南先生的说法,连架子也学不好,更谈不上“尽得奥密”。至于武禹襄为何从杨禄禅学拳仅得其大概,有种种说法,其实是功夫未到,不知精髓也。后至赵堡月余,又得《太极拳论》,加之演练揣摸,豁然贯通,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必然规律。

    武禹襄及其甥李亦畲,皆为文人,重视对太极拳理论的收集与整理。也写了些个人体会。李亦畲手抄的武禹襄《打手要言》五段,就是武禹囊按照《十三势歌》的句子顺序,对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心解》进行了重新整理,同时也抄录了王宗岳的其它拳论。而顾留薯为了否定张三丰,硬把《打手要言》的内容说成是武禹襄的拳论。对此,本书下一章另有考证。

    此外,有一位赵堡太极的传人声称,杨氏太极是“武禹襄将赵堡太极传授给杨禄禅的儿子杨班候后”,杨氏父子才得武当真谛而创杨氏太极。似乎杨禄禅三下陈家沟十多年,未得太极真谤,必由其子向在赵堡“研究月余”的武禹襄学习,才能获得太极真蹄,这种说法是杨武两家都不会承认的。班侯幼年可能向禹襄学过拳。传说因他自幼好斗,禄禅怕他闯祸,不让学拳,令其到禹襄所办学馆学文。禹襄发现班侯“学文愚”而“学武智”,就暗授其艺。后被禄禅知通,遂继续培养。而杨氏父子的拳艺,决不可能在武禹襄之下。更不能把杨、武两家的师承关系颠倒了。

    其次,杨班侯虽然英雄一世,但在太极拳艺上并未超过其父。吴图南曾和禄禅高足载治的儿子搏侗相处几十年,关系极好。据搏侗说,杨禄禅在京授拳时,父子三人以老先生技艺最好,杨班侯是老先生之下的第一人。健侯比起父兄稍差一些,但比一般人则高深得多。据杨氏家传,班侯幼时与其父比枪,仅数回合,就对父亲说,"我比你强。“禄禅笑曰、“好,算你比我强。先看看你的胸膛。”原来班侯的棉衣前襟,已被父亲刺破多处,露出棉絮,他自己却毫无感觉。杨家原来也练太极枪。因班侯生母怕他闯祸,卸掉枪头,所以变为杨家杆子。太极杆,通称白腊杆,与棍不同,功力强者,可舞动两丈开外粗如童臂的杆子。练杆子就是练枪。其动作名称仍袭原来的“上刺咽喉”,“平刺心窝”等等。这也是杨家的一大贡献。

    总之,杨禄禅回永年授拳,首先是武禹襄得其艺,武传李亦畲,李传郝为真。因武、李皆以儒生自居,不轻授拳。郝为真得其精髓,且善教人。故在永年以至北方名气甚大。赵斌老师上蒙学时,郝为真曾为其师,亦组织学童集体练太极拳。不少人后来也成为太极名师。赵斌老师的五叔赵绶卿,即为郝为真门徒,功夫很深,在陕西宝鸡教拳几十年,1969年 (88岁)逝世。武氏太极拳由郝为真之子郝月如,其孙郝少如继承下来。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又从郝为真习太极,溶太极、八卦、形意于一炉,创孙式太极拳。其女孙剑云为当代孙式太极之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式太极拳的渊源
杨禄禅陈家沟学拳考 - 路迪民
湛江太极网-太极历史-太极流派-陈杨武吴孙和
改写太极拳历史的重大发现(中)(续九)张三丰与太极拳关系之谜
太极拳略(三)
【大卫专栏】张三丰到底是不是太极宗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