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的生生关系,是激发善意,储存美好,释放友好丨头条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交往需求,并且达成了这样的价值共识:积极的交往能形成生生之间稳定的心理联系,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良好的生生关系是影响学习效能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沟通能力、 移情品性和自我反思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有效带动学业进步。 

那么,当下的学生交往有哪些特点?学校和老师如何成就美好的生生关系?

不同视角下的同伴交往


教师:学生交往在学校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师视角下同伴交往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以一、三、八年级的学生为例:

一年级:

- 以座位为半径交往(所以,勤换座位可以帮助孩子广交朋友)。

- 同伴不分男女,都会有较多的肢体接触。

- 受欢迎的学生特质是有实力(学业、特长、体格)。

- 在没有量化的评价时,同伴相处会更平和;一旦有了分数评比等,个别孩子间友谊的小船就会“晃动”。



三年级:

- 同伴几乎在班级按照成绩进行分层(例如成绩好的小朋友喜欢一起玩,成绩不好的小朋友喜欢一起玩)。

- 大多数时候男生女生分开玩,个别有性格很好的男生有几个女生同伴;比较讨女生欢喜的男生学习好,性格较为温和。

- 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容易一起玩。

- 在全班的评比中比较在意自己的分数,但是团队意识和班级意识比较淡薄。



八年级:

- 寻找认同感,寻找有共同点和共同爱好的同伴。

- 交往更趋于成熟,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同伴或好朋友有自己的认定标准。

- 交往更趋于理性化,对好朋友、朋友等圈子都有相应的界定标准。

- 女生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小圈子”现象,会经常聚在一起吐槽、议论。



学生:我们如何交朋友

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儿童视角”,还要有“儿童的视角”,即让儿童自己发声。

所以,我们发起了一项问卷调查,从以下四个维度,让学生回答“我们是如何交朋友的”。

好朋友内涵——什么是好朋友?朋友和好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与好朋友相处的体验——你最想和你的好朋友去哪里?想和他一起做什么呢?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好朋友呢?和好朋友吵架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呢?和好之后,是什么感觉呢?

择友的偏好——你为什么和他做好朋友?你觉得你的好朋友有什么优点?他有什么缺点吗?

友谊的建立和维持——你和你的好朋友是怎么认识的?你和你的好朋友吵过架吗?你们和好了吗?是怎么和好的?

我印象深刻的,在问到“你最想和你好朋友去哪里,想和他一起做点什么”时,一位13岁的孩子回答:“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我朋友想去的地方,和他做他最想做的事。”这样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他被友谊所滋养出来的那份同理心。


专家:儿童友谊的5个阶段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儿童行为学专家罗伯特·塞尔曼的研究指出,儿童友谊发展会经历 5 个阶段。

3-6岁:暂时的玩伴

认为和谁在一起玩,谁就是朋友,分开玩了就不是朋友;认为他人与自己的想法理所应当是一致的,当发现玩伴持有不同意见时,会生气。

5-9岁:能够帮到自己的人

会很在意友谊,只要能有朋友就行,哪怕对方其实并不友好;把友谊当成谈判筹码,会说“如果你这样做,我就当你的朋友”或者“如果你那样做,我就不当你的朋友了”。

6-12岁:小团体

会在考虑自己想法的基础上考虑朋友的想法;喜欢拉帮结伙建立小团体,并且制定“严密”的规定,讨论谁能或不能进入;会很在意“公平”,如果这次帮助了对方,就期待对方下次也要帮助自己,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8-15岁:连体婴儿

开始学会真诚地关心对方,能够互相妥协,彼此帮忙,不斤斤计较;朋友之间会相互倾诉私密,并且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能两人一起,如果其中一人还有别的朋友,另外一人会感觉到背叛。

12岁以上:成熟的友谊

重视朋友之间情感上的亲密度,强调理解和支持,不再具有很强的占有欲;如果朋友还有别的朋友,也不会觉得对自己构成威胁,即使长期分开,也能彼此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


从儿童视角、教师观察到专家视野,我们发现了教育现场生生关系中的“茧”——

第一,同伴关系异化。比如有学生考了满分,却依然很难过,因为觉得班上还有其他人考了满分。这种不正当竞争的心理控制着学生情感,导致一些学生面对压力时,不是迎头追求超越,而是希望对方在考试时最好拉肚子等。

第二,直面友情PUA。学生可能在“友谊”的外衣下,被欺负、被霸凌、被排挤和被伤害。比如,在交往中一味讨好对方;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常常被嘲笑、轻视、抵制;孩子的自信心萎靡,沮丧和伤心居多。


如何成就美好的生生关系


班级反欺凌行动指南

上面说到,6到12岁的孩子,会形成小圈子,进而出现欺凌现象。比如,某寝室4个女生,其中3个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缺少父亲陪伴。这3个女生就孤立另一个家庭幸福的同学,不跟她玩,还冷嘲热讽;晚上洗澡的时候,三人故意洗得很慢,拖延时间。

面对这样的同伴关系异化,我们开始了班级反欺凌行动,具体通过以下5个游戏来完成。

享受孤独——这一天,自己计划好如何度过课余时间,一个人吃饭、看书、玩耍。享受孤独后就会明白,一个人也很好,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安排时间,不盲目跟从。

形影不离——这一天,会拥有一个新朋友,并和他形影不离,一起吃饭、看书、玩耍;放下偏见,重新认识彼此。

真心有话——在卡片上写下对一个朋友的真心夸赞,真诚地写下对方的优点;同时以帮助对方为目的,礼貌地提一个小建议。

神秘朋友——将全班同学名单放在箱子里,每人抽一个纸条,抽到的同学,就是自己的神秘朋友。在一周的生活中,要悄悄了解他、帮助他,比如送小饼干,在体育课后给他盛水等,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关心他人。

欣赏自己——深度了解自己,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写下自己最擅长什么、愿望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班级反欺凌行动的五个步骤,是一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尊重、实现自我认同的过程。


关于班级反欺凌行动,这里还给大家提供2个支架。

欺凌行为自查表(经常or有时or从不)

- 给别的孩子起难听的绰号

- 故意拿走其他孩子的午饭

- 故意排挤某个孩子

- 散播关于某个孩子的谣言

- 取笑某个孩子的长相

- 仅仅为了开心和取悦其他孩子而故意使某个孩子感到难堪

- 尽管某个孩子不喜欢,却还故意给他起绰号

- 对某个孩子做过分的恶作剧

- 捉弄一个不会还手的孩子

- 因为愤怒而打人

- 拿走其他孩子的物品并故意毁坏它

- 串通其他孩子,合伙对付一个弱小的孩子

- 让其他孩子不要跟某个孩子说话

- 对其他孩子说:你最好给我小心点

自我反思表

- 当时你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 当时做出这种行为时,我是怎么想的?

- 因为你的选择,受到负面影响的人有谁?

- 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 为了挽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次可以做点什么?


建立生生互助共同体

我们希望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家里人一定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所以我们学校门口就会显示过生日的孩子的名字;家里一定有一张自己的照片,所以我们在教室里会张贴学生的照片;家里还有哥哥姐姐互帮互助,所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友善为价值取向的生生互助共同体。

“儿童帮儿童”:推动混龄教育

在小学,我们开设了“儿童帮儿童”课程。低段学生刚进入学校,为了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我们的始业课程中,就包含了系列的适应性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儿童有更多机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分享、合作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比如,入学第一天,学生要找到自己的教室,了解学习上课期间的要求,还要翻开满是文字的教科书,见到自己的第一位小学班主任。入学第二天,要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在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参加开学典礼,收到哥哥姐姐的小礼物,还会收获一个拥抱。

儿童帮儿童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模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互接触,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将更具适应性。因为,共同学习才是更为完整的教育生态圈。

“伙伴+”:建立积极的关系

伙伴对于初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积极的同伴影响可以胜过任何专家名师的教育。所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伙伴+”,让初中生明白“交朋友是件大事”,从而找到成长的合伙人。

“伙伴+课程”——学生在伙伴合作的课堂上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互相协调,自悟自得,从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的活动。

“伙伴+教学”——推选学科学业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首席”,处理学习中产生的“疑难杂症”。把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互帮伙伴就是共同体中的小单元,把学习基础差距当作教育的重要资源。

“伙伴+活动”——丰富的社团,提供志同道合的群体发展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拥有社会性的成长机会。

“伙伴+评价”——伙伴互评。

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促进生生关系密切友好的因素是:学会赞美;礼貌说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学着共同完成一件事;寻找共同爱好。在中学阶段,促进生生关系密切友好的因素是:寻找共同点;尊重他人;让孩子参与;同理心;知道支持别人。


好的生生关系,是激发善意、储存美好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萌生出来:美好的生生关系是可以“教”的吗?

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来说,美好的生生关系是可以教的,但也并不是完全靠教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学校文化和生态的滋养。因为,儿童总是从与身边人友好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去发展其道德的;建立美好的生生关系,关键在于激发善意,储存美好,释放友好。

所以,面对学生交往中的霸凌、排挤、小团体、冷暴力现象,我们以品格教育为切口,关注学生的生命气象,建立儿童友好型校园。

下图是品格教育实施图谱。其中,内圈显示了尊重、坚毅、责任、明辨、感恩和爱国六个核心品格;中间是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六大育人路径;最外围是相关的落地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一位小学生的成长纪念册,来看品格教育对六年生活的滋养。

纪念册里贴满了和同伴交往的照片: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和好朋友们一起演出;到上海迪士尼研学;参加“大手牵小手”课程,带领弟弟妹妹认识学校;参加同学生日礼……

六年开学典礼的照片,也记录了学生经历的12个品格主题,比如“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勇气少年请勇往直前。三年叫“真诚重新开始”“节我所能,献礼祖国”“勤俭向前,坚毅如你”“点亮主动品格”……

今年6月15日,我送完首届初三毕业班,同时,一群毕业多年的孩子回来看我们。我们聊到曾经的老师、同学、好伙伴们,最后发现:他们的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曾经的小学、初中好友很多失去了联系;他们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曾经的恶作剧好像也不影响他们再次见面。或许是放下了曾经种种,或许,这不就是人生中的小小一段吗?

于是我在想,美好的生生关系,可以带来什么?

我的心里有个答案——所谓美好的生生关系,是激发善意,储存美好,释放友好。通过生生关系,我们想营造一种“场”,让每个人能够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疗愈内心,可以在日后遇到的风雨里,安定自我。

同学一场是种宿命的缘分,师生一场也是如此。美好的关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愿我们储存这份美好,积攒爱,传递爱,去对抗生命里的那些不易。


责编 | 张凯
美编 | 张天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导孩子交朋友
父母不是、也不应该是孩子的朋友
心理学家:父母消极对待孩子的同伴关系,将导致其人格缺陷
有钱人和普通人能玩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与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